小型輪胎壓路機的技術之爭與市場變革演變與趨勢
來源:本站 作者:admin 日期:1527053459 瀏覽次數(shù):
壓路機主要用于壓實作業(yè),公路、鐵路、機場、大壩等大型工程項目建設以及公園、停車場、房地產開發(fā)等小規(guī)模施工都離不開壓實機械。因此國家政策和政府投資與壓路機市場的發(fā)展有很大關系,并在一定歷史時期起到決定性作用。改革開放后,基礎設施建設逐年遞增,為提高工程建設效率,我國先后引進多款國外振動壓實機械產品和技術,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戴納派克CC系列和寶馬格BW系列壓路機。此后十幾年,國內壓實機械行業(yè)都處于轉化吸收和系列化階段,到20世紀90年代末國內壓路機制造企業(yè)初具規(guī)模,并具備自主研發(fā)的能力。
小型
輪胎壓路機山東信德壓路機
市場回顧
進入21世紀,壓實機械市場發(fā)展大概分為以下3個階段。
第一階段(2000—2008年)
2000年在經歷亞洲金融危機后,國內壓實機械市場逐漸進入低谷,可以用不溫不火來形容這一時期的景象。行業(yè)內沒有大面積投資,市場需求沒有呈現(xiàn)較大變化,產品大多維持在原有水平。
第二階段(2009—2012年)
2009年為擺脫經濟危機的影響,國家投資四萬億進行基礎設施建設,拉動經濟增長,工程機械市場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繁榮景象,壓實機械銷量一度達到2萬5000臺左右,一機難求的局面頻繁出現(xiàn)。該時期用戶對機器的需求相對較低,能夠滿足基礎使用功能即可。
第三階段(2013年至今)
2013年1—12月行業(yè)累計銷量同比上升9.2%,其中內銷上升12.2%,外銷下降0.5%。2013年全年行業(yè)壓路機市場為平緩上升趨勢。
2014年壓路機行業(yè)內銷繼續(xù)下降,外銷連續(xù)3個月同比上升,有回暖跡象。行業(yè)全年累計實現(xiàn)壓路機銷售1萬4928臺,同比下降7.1%,但是如果從2012—2014年連續(xù)3年來看,行業(yè)總銷量始終在1.5萬臺上下,基本穩(wěn)定。
2015年壓路機行業(yè)12月銷量同比下降32.8%,1—12月累計下降26.5%;其中內銷當月下降21.7%,累計下降22.2%。
2016年壓路機行業(yè)1—9月銷量同比上升29.2%,1—9月累計上升7.5%;其中內銷9月當月上升35.3%,累計上升10.4%。
受前期市場向好的影響,國內工程機械紛紛擴大產能,前期的利潤逐漸轉向企業(yè)的固定資產投資,產能嚴重過剩,市場需求下滑明顯。去產能,調結構成為該時期的主題。用戶在進行產品購置的時候更加理性,對產品的可靠性、功能以及操縱舒適性的要求成為衡量產品的主要指標。
綜上,壓路機市場在2010—2011年前后達到了頂峰。隨著國家宏觀政策調控,2012年開始出現(xiàn)大幅下滑,至2015年達到本輪調整的低谷。特別是2015年由于巴西等新興經濟體的崩潰,外銷市場也嚴重受挫。2016年國內經濟開始觸底回升,外銷市場在中國“一帶一路”的輻射下也止跌啟穩(wěn)。預計未來幾年行業(yè)壓路機市場將有小幅攀升。
技術演變歷程
改革開放前后,我國已經研制出振動壓實機械產品,但受技術條件限制,沒有得到大面積應用。進入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技術引進成為行業(yè)發(fā)展的主流,各企業(yè)逐漸掌握了該項技術。當時國外產品已經從機械式傳動發(fā)展到液壓傳動,但由于動力、液壓等關鍵零部件仍然依賴進口,整機成本居高不下,無法與改革開放初期經濟實力薄弱的局面相適應。因此各制造商紛紛選擇價格低廉,國內技術條件相對成熟的機械傳動(如變速器、驅動橋)零部件用于整機驅動系統(tǒng)。在整體的市場演變過程中催生了許多有關技術路線的紛爭,我們可以從中了解壓實機械在國內的技術演變歷程。
單鋼輪振動壓路機/全液壓驅動與機械式驅動之爭
小型輪胎壓路機是路基和基層施工的主要設備,自從國內推出機械式驅動
單鋼輪壓路機以來,圍繞傳動方式的討論就一直沒有停止,直到現(xiàn)在這個話題仍然沒有過時。從下面的分析中我們可以清晰地分辨兩者的不同。
整機成本 機械式單驅動大部分零部件采用國產化配置,整機成本較大部分采用進口件的全液壓驅動相對低,這也是機械式驅動在國內大面積推廣的主要原因。
驅動能力 機械式驅動受單驅動限制爬坡能力有限,液壓驅動可以雙輪驅動,最大爬坡能力可以達到50%以上。
分配質量 機械式單驅需要一定的附著力才能保證其發(fā)揮作用,整機質量分配偏向后輪,工作裝置分配質量較小,對大深度壓實作用明顯不如前輪質量分配較大的全液壓雙驅動產品。
作業(yè)質量 機械式驅動的前輪擁土現(xiàn)象明顯,噸位越大越嚴重,壓實區(qū)域往往出現(xiàn)較大隆起,影響壓實效果;全液壓雙驅產品前輪對壓實對象有向后的作用力,因此壓實平整度較高。
操作舒適性 機械式驅動需要頻繁進行離合及換擋操作,相比單手柄控制的全液壓雙驅產品操作舒適性較低。
整機質量限制 機械式單鋼輪壓路機受單驅限制,整機質量很難達到30t以上,在超重型壓路機上很難應用。
總結兩種傳動方式的區(qū)別,機械式單鋼輪壓路機在成本及動力傳遞效率方面存在明顯優(yōu)勢,但作業(yè)性能及操作舒適性偏低,全液壓驅動則相反。2012年以前國內基層施工管理較寬松,市場對成本要求更為敏感,因此機械式驅動一直處于單鋼輪壓路機的主導地位,全液壓雙驅產品只在山地、沙漠、大壩等少數(shù)機械式驅動無法適應的工況使用,產量相對較少。且為了提高操作舒適性,市場也出現(xiàn)了液壓單驅產品。近些年隨著業(yè)主對施工質量、操作舒適性、工況適應性要求的提高以及液壓元件價格逐漸降低,全液壓驅動產品的比例在市場上正逐漸增多。
小型輪胎壓路機驅動方式之爭
小型輪胎壓路機主要采用靜碾驅動作業(yè),受成本影響,國內市場主要以機械驅動壓路機為主,國外全液壓機型很難打入國內。但近些年由于用戶對操縱舒適性要求的提高,國內出現(xiàn)介于全液壓與機械傳動之間的半液壓驅動(即:部分采用液壓傳動),在市場上也占有一定比例的份額。
小型輪胎壓路機前五后六配置與前四后五配置之爭
小型輪胎壓路機工作裝置主要為壓實輪胎,國外配置前四后五居多,國內前五后六居多。前者接地比壓大,壓實密實性好,后者作業(yè)面寬,但接地比壓小。目前由于國內瀝青路面施工以效率為目標,主要采用瀝青攤鋪機與雙鋼輪的配置進行施工,小型輪胎壓路機作為輔助壓實工藝很少與雙鋼輪交錯碾壓,只在一些大型的高速公路才采用此種壓實方法,前五后六配置成為大部分國內客戶的首選。
雙鋼輪壓路機驅動形式之爭
目前國內雙鋼輪制造企業(yè)主要分為2種技術模式,一種是模仿寶馬格、戴納派克、悍馬等國外知名品牌全液壓驅動壓路機,另外一種模式為部分采用低成本的機械驅動進行改造,走低成本的技術路線。由于國內關鍵的液壓零部件仍然沒有實現(xiàn)國產化,國內模仿的雙鋼輪壓路機沒有成本優(yōu)勢再加上可靠性低的原因,雙鋼輪壓路機國內用戶仍然選擇山東信德品牌。
小型壓路機廠家傳動形式之爭
2008年以前國內的小型壓路機制造企業(yè)很少涉足
小型壓路機廠家領域,只有山東信德、山東恒誠、山聯(lián)重科、等少部分企業(yè)走技術路線,推出了諸如機械單驅單振動、液壓單驅單振動、液壓單驅雙振動、液壓雙驅雙振動等不同振動機型。高端市場領域主要為寶馬格、戴納派克所占據(jù)。近些年,隨著公路養(yǎng)護市場的不斷升溫,許多大型壓路機制造廠紛紛上馬小型壓路機,功能配置更加多樣,圍繞驅動與振動形式配置之爭逐漸加劇。國內對小型施工領域沒有明確的作業(yè)要求,低成本高可靠性的小型壓路機機械逐漸占領市場。
總結以上小型壓路機廠家技術領域幾個典型技術紛爭可以看出,從施工質量和作業(yè)效率方面分析,小型全液壓機型占據(jù)明顯的優(yōu)勢。但中國市場對基層施工在實際執(zhí)行過程中并沒有提出很高的要求,再加上成本因素,機械式驅動小型單鋼輪壓路機在基層施工中仍然占據(jù)市場的絕對份額,全液壓機型只在部分山地和沙漠地區(qū)使用。而瀝青面層的施工要求相對較高,因此主要以信德品牌
雙鋼輪壓路機和機械式驅動輪胎壓路機為主。
未來發(fā)展趨勢
智能化成套化施工應用
近些年互聯(lián)網(wǎng)信息技術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fā)展,這也為小型壓路機價格領域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集群化施工過程中壓實參數(shù)信息采集及處理成為下一階段重點發(fā)展的方向。國內企業(yè)在信息化方面投入巨大財力、物力,打造云端平臺,提升信息化服務水平,但業(yè)主在大型施工過程中往往采用多個品牌的壓實設備,智能化平臺之間缺乏兼容性;智能化設備主要以業(yè)主對現(xiàn)有設備改造為主,很難形成大面積應用。解決問題的辦法是成套化采購及施工,企業(yè)各自智能平臺的兼容性和擴展性將左右壓實機械制造企業(yè)智能服務的銷售和推廣。
環(huán)保節(jié)能要求逐漸提高
根據(jù)國家非道路移動機械用柴油機標準要求,自2016年4月1日起,停止制造、進口和銷售裝備第二階段柴油機的非道路移動機械,所有制造、進口和銷售的非道路移動機械應裝備符合本標準第三階段要求的柴油機,國內壓實機械全面升級國Ⅲ排放。此外由于燃油成本在施工中的占比較大,選擇耗能更低的壓實機械成為施工方主要考慮的因素。制造企業(yè)也相繼推出經濟模式或節(jié)能模式產品以滿足日益嚴苛的節(jié)能要求。
可靠性要求提升 可靠性一直是中國制造的一個坎,目前國內的高端產品與國外的差距就在可靠性的控制上,較高的早期反饋率和較低的平均無故障時間成為該領域最大的難題。在工程機械市場不景氣的前提下,國內用戶較傾向可靠性更高的國外品牌產品,國內高端壓實機械份額逐漸被蠶食。在這種情況下,增加在可靠性方面的研究和投入成為企業(yè)的選擇。
操作舒適性提高 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以及對國外產品使用,操作者對操作環(huán)境的要求逐漸提高,低噪聲,較小的操作力,可調節(jié)操作裝置,全景駕駛室,空調等配置的招標要求迅速上升。另外壓實機械的國外用戶也在不斷提出操縱舒適性方面的要求,這必將成為企業(yè)市場發(fā)展的突破口。
工況適應性提升 不同國家及不同地域對壓實機械的使用各不相同。例如國外輕型機械主要用于小型工程輕載領域作業(yè),但國內用戶需要其能夠滿足基層及瀝青面層的施工。國外品牌機型在國內有些不適應,因此我們必須開發(fā)滿足當?shù)鼗枨蟮臋C型。再比如大壩施工中的巖石破碎需求、山地新城區(qū)建設中的大填方需求、高原及平原適應性需求、溫帶及熱帶施工需求以及潮濕海島及陸地施工需求給壓實機械提出了更加嚴峻的挑戰(zhàn)。不同環(huán)境及不同作業(yè)裝置等工況適應性成為未來研究的方向。
上一條新聞:上一篇:小型壓路機廠家智能化需改變種種問題 下一條新聞:下一篇:小型振動壓路機常規(guī)振動保養(yǎng)方法